现在推动市场的,不仅仅是又一次的反弹——而是鸽派美联储潮流的明显转变,这种潮流并不是独立上涨,而是波及整个海洋,几乎提升了每一个港口的船只。在太平洋两岸,触发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一样的:美国稳定的通胀数据加上劳动市场终于显露出破裂的迹象。两者结合,使得鲍威尔的美联储获得了采取行动的政策依据,而交易员们已经在提前押注2025年将会有三次降息,仿佛这已成定局。
华尔街已完全接受了这一剧本。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均收于新高,MSCI亚太指数同步上涨,向其峰值进发。这并不是偶然——而是全球流动性转变的同步节奏。通胀相对平稳,使得鹰派沉默,但四年来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高企,提醒大家真正的压力点在就业,而不是物价。
大型科技公司依然是领头羊。微软修复了其与OpenAI的合作关系,Adobe上调了业绩预测,阿里巴巴在美国的股票飙升8%,为香港市场的跟进铺平了道路。这些不仅仅是火花——它们是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引擎依然在拉动基准股指的证据。在流动性潮流中,资本总是首先涌向同样的名字,迫使甚至是怀疑者也不得不追逐。
利率市场与这种鸽派叙述保持同步交易。美国国债保持了周四的涨幅,10年期国债利率稳定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收益率随之下滑,掉期市场当前定价为今年年底前有两到三次降息。但真正让交易员倾斜的是降息的顺序。下周25个基点的降息似乎已经确定,但市场已经在预判,如果就业数据真的恶化,是否会在未来看到50个基点的降息。同样,如果非农就业数据没有大幅下滑,宽松周期可能会比当前市场所反映的要小。这正是交易员们所面对的微妙平衡:潮水潮门已开启,但涨幅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劳动市场破裂的速度。我相信,这正是广泛美元所等待的——美国就业的后续显著破裂,才会导致其下一次重大方向性变动。
鲍威尔的首次降息即将到来,真正的争论不在于它是否会来,而在于潮流会滚动多远、多快。
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刻显得如此全球化。当美联储转向鸽派时,相关性会紧密,市场不仅在一个地方上涨——它们会同时在各地提升。交易员们可以争论估值,质疑油价的下滑,或者分析劳动市场的疲软是否会导致衰退。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争论。现实是显而易见的:鸽派美联储已开启了潮流,几乎每一个港口的船只都已经随着潮流而漂荡。